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葫芦
项目名称: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葫芦
申报机构: 临夏州作良葫芦雕刻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非遗元素及介绍:
临夏葫芦雕刻是葫芦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集书法、绘画、筹刻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堪称临夏一绝,主要种类由:大葫芦、鸡蛋葫芦、疙瘩葫芦、亚腰葫芦、蚂蚁葫芦、扁圆葫芦、长柄葫芦等。
产品简介:
雕刻葫芦是临夏地区民间艺术文化手工艺品的典型代表,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产品。临夏葫芦雕刻是葫芦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集书法、绘画、筹刻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堪称临夏一绝,主要种类由:大葫芦、鸡蛋葫芦、疙瘩葫芦、亚腰葫芦、蚂蚁葫芦、扁圆葫芦、长柄葫芦等。
普通的雕刻形式是在葫芦根部和颈部两头刻有圆圈,或单圈或复圈。在圈圈上刻有规矩、对称的几何形和弧形的花边。葫芦中部留有四大圈圈或空白面等,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画入画面,供人们欣赏,表现题材多为中国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唐诗宋词。2006年,临夏雕刻葫芦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州现有320多人从事葫芦的种植、雕刻及销售,雕刻各类葫芦作品15万件,完成产值1800多万元,产品畅销国内外。
产品亮点:
雕刻葫芦是临夏地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严谨的构图、精美的图案、细腻的刻画、娴熟的刀法、流畅飘逸的线条、清新淡雅的着色,赋予葫芦无穷的魅力,方寸之间尽显大千世界和世间百态。"美酒酌悬瓢,其醇好相映。蜗房卷坠首,鹤胫抽长柄。雅色素而黄,虚心轻且劲。岂无雕刻者,贵此成天性"。唐朝诗人张说的《咏瓢》就从葫芦的形状、特点说到了葫芦雕刻,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过去的酒葫芦--"蚂蚁葫芦",舀水瓢--"长颈葫芦"。雕刻葫芦讲究大小均匀,即所谓"小如珠,大如拳"。大体有三种:一是小圆雕葫芦,也称"鸡蛋葫芦",最小的仅有算盘珠大,一般做装饰物或旅游纪念品;二是单吊葫芦,通常装养蝈蝈、秋蝉和蚱蜢,它是葫芦雕刻中用材最广泛的一种;三是天然生成的疙瘩葫芦,浑身长满奇形怪状的疙瘩,稍加雕琢修饰,便颇有天然而成的拙趣。选好材料后,根据葫芦的大小选择题材。雕葫芦题材十分广泛,有吉祥图案、唐宋诗词、传统戏剧、古典文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山水花草、珍禽异兽、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等。在表现形式上有的一人一物一个场景,采用特写的手法,有的则用连环的方式,人物形象众多,画面连贯。雕刻布局两端多为精美、细腻的几何图形,中部雕刻主要内容,集书法、绘画、刻技为一体。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讲究"气韵生动",追求"形神俱佳"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