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门绝学濒危满语传承计划—漫说满语系列文化创意
项目名称: 冷门绝学濒危满语传承计划——漫说满语系列文化创意项目
申报机构: 吉林艺术学院 漫说满语传习社
非遗元素及介绍:
满文书法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满文是一种借助了蒙古族文字和汉字的部分元素而创造出的文字,虽然是拼音文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化身。对满文而言,满文经历了由地域性使用到成为全国官方文字之一的漫长历程,在长达近300年的文化史和艺术史中都曾有过辉煌的时光。它记录和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动漫+满语文+设计+”的跨学科融合进行文化创意,研发了“原创十二生肖主题动漫IP满语文化元素衍生品”,并结合中国非遗传统手工艺技法进行全国交流与推广活动,采取文创产品开发、线上线下推广、活动策划实施、教学教具开发等多元化手段推动满族记忆文化的传承。在国内多地进行项目公益活动20余次。
团队成员设计实战经验丰富,多次到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吉林叶赫、吉林珲春、北京、沈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区实地考察、走访、调研,整合了一支强大的满族文化及满语文学科的学术顾问专家团队,其中包括多位中国非遗传承人,社团师生经过深入学习满文后,走访满语言文化非遗传承人及相关学者,经过严谨的推敲与论证,对满族文字进行深度整理和研究,从“形、音、意”三方面入手多元化诠释满语文化及满族文化内涵。本着严谨的原则,使用创新的方法,将我国少数民族满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满语文化元素进行多元途径传播与推广。借此弘扬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项目亮点:
【亮点一】
由吉林艺术学院“漫说满语传习社”研发设计的民族元素特色文旅衍生品《满语十二生肖》明信片,将原创动漫IP形象结合满语文元素及传统的拉丁拼写方案,采用了汉字标注的谐音拼读方式,能够让不懂满文的人够迅速的拼读出自己生肖的满文读音,大幅度提高了濒危满语的趣味性与受众的参与度,除此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携带便捷,老少皆宜,真正做到了——“将民族文化带回家”。
【亮点二】
在公益活动中,将濒危满语文化与雕版印刷工艺双重非遗的跨界融合创新带来的文化体验乐趣。
【活动内容】
1. 2018年6月,“大手牵小手满语公益行”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中心小学捐赠《漫说满语十二生肖识字卡片》并与该校师生进行雕版印刷互动体验活动。
2. 2018年8月,“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创夏令营”活动中,吉艺漫说满语传习社师生与台湾大学生共同体验动漫+濒危满语文化与雕版印刷工艺双重非遗的跨界融合创新带来的文化乐趣。
3. 2018年6月,北京故宫“濒危满语抢救与推广”活动。
4. 2018年6月,北京恭王府“濒危满语抢救与推广”活动。
5. 2018年8月,在2018长春消夏节上,进行北方世居民族濒危非遗满语抢救与传承市民体验公益活动。
6. 2018年8月,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建县30周年庆上,进行“濒危非遗满语抢救与传承”市民体验公益活动。
7. 2018年11月,国内首例原创动漫IP《满语十二生肖明信片》文创产品亮相西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
8. 2018年11月,协办“中国首届翰墨杯满文书法大赛”,为大赛设计满语文化元素标志、打造整体卡通吉祥物视觉形象及策展、布展工作。
9. 2018年6月为“中国满语言文化传承与发展联盟”筹备大会设计满语文化元素标志及整体视觉形象。
10. 2018年12月,为“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设计满语文化元素标志。
【主要形式】
文创产品开发、线上线下推广、活动策划实施、教学教具开发。
针对清代文化相关旅游景区、博物馆等,推出《满语十二生肖明信片》、立体贺卡、异性书签等便于携带的文创产品。
针对本地满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启蒙教育,将原创动漫、满语、汉语、英语相结合的形式创作了实用性强的《满语文启蒙识字卡片》,以及走入校园,与满族师生进行中国非遗传统手工艺互动体验等活动的环节,丰富校园生活并增加了参与度,有效学习除了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到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璀璨精华。
针对各类满族文化活动、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地域文化活动,协助组委会策展、承揽富含满族文化元素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及公益体验宣传活动等。
【参与规模】
全国多地及满族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下一步计划】
为了本项目各项活动能够持久的、新颖的延续,团队成员将不断拓展研发新的满语文化元素主题以及增加受众体验度,如“满文元素百家姓”、“满文元素吉祥语”等文创产品的研发,以及传统金工工艺(如烧蓝工艺、花丝工艺、錾刻工艺等)、刺绣工艺、剪纸工艺、绳结工艺、皮雕工艺等中华优秀传统工艺技法体验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