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绢人人偶
产品名称: 少数民族绢人人偶
申报个人: 唐燕
非遗元素及介绍:
绢人:起源于唐,用绢丝、布艺塑造成型的人形雕塑。绢人制作集合了十多种工艺,工序复杂,被誉为“立体丹青”。
蜡染:是我国古代三大防染技术之一。在贵州出现的时间较早,使用广泛、技法多样。
枫香染:枫香染是基于植物蓝靛防染工艺的一种防染技艺,其由于色泽与青花瓷器极为相似,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苗族刺绣: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苗族刺绣技法有12大类,各种技法衍变多达300多种。其图案纹样丰富,服饰谓之“穿戴的史书”。
产品简介:
绢人起源于唐,用绢丝、布艺塑造成型的人形雕塑。绢人制作集合了雕塑、漆绘、彩扎、金工等工艺,工序复杂,制作难度较高,工艺技法曾濒临失传。建国后,在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关怀、组织下,在北京成立“美术人形小组”,研究并恢复了绢人的制作工艺,制作的少数民族人偶系列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国际玩偶玩具大赛”既获得很高的荣誉,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工艺之美,也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风情风貌。2009 年,“绢人”工艺入选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绢塑艺术即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传统,又体现了中华民间工艺技艺的悠久文化,是研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唐燕拜师于绢人制作大师杨乃蕙,后经唐燕改良工艺,创新设计,采用新工艺制作的“唐娃娃”突破了传统绢人工艺的局限,一经上市既获取市场好评。唐燕创立的“唐娃娃”品牌,经过二十多年不懈坚持,将“中国芭比”——绢人艺术推上巅峰。08 年奥运会、世博会、G20峰会、生态论坛、东盟教育周等,“唐娃娃”都是国礼之选。2015年,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将“唐娃娃”赠送给澳大利亚来访小朋友。
产品亮点:
2009年前后,唐燕作为志愿者来到贵州省黔南洲惠水县,参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建设。在贵州,唐燕被村寨里的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所吸引,向少数民族妇女采买稀有的民族盛装做研究。在村寨里,唐燕也看到了“少女妈妈”:一些初中毕业的女孩子因为家里多子,家中贫困,而辍学嫁人。唐燕惊叹少数民族优秀工艺的流失,也更痛心“少女妈妈”。尔后,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合作开办“民族文化传承中心”(后升级为非遗学院),招收贫困女孩子学习非遗手工技艺,并为其提供就业,因而把绢人、唐娃娃的制作技艺也带到了贵州。贵州(以苗族为主)少数民族风情、流逝的盛装通过绢人工艺,得以表现,结合蜡染、刺绣工艺加以制作更具贵州特色;通过“唐娃娃”品牌推上市场,被人们认识。北京、上海、四川、福建等全国各省市的唐人坊销售渠道,贵州少数民族盛装的“唐娃娃”都会引人流连。原本花季待嫁的少女有了学业,有了工作,有的帮助家里盖房、买农用车、资助兄弟姊妹读书;有的参加成人自考,攻读北京服装学院本科学历。“唐娃娃”不仅是手工技艺的传承,也使“双失”少女健康成长并脱贫。
2019年,唐燕在惠水县濛江街道的移民社区开办制作车间,培训移民、有下肢残疾或聋哑人学习“唐娃娃”制作工艺,吸收移民、残疾人就业,回馈社会,帮助更多残弱群体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