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锦鸡舞
项目名称: 苗族锦鸡舞
机构名称: 丹寨县文化馆
非遗元素及介绍:
2006年,丹寨苗族锦鸡舞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苗族锦鸡舞荣获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别—金黔奖,从此,锦鸡舞名声鹊起,成为多彩贵州一张美丽的名片。
项目简介:
苗族锦鸡舞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亚族群。锦鸡舞主要为祭祀、娱乐活动场合表演。在苗族十二年一次的祭祖活动中担当重要职责,节日娱乐活动是锦鸡舞表演的最大内容。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祖先为避战乱,迁徒到了苗岭深处—贵州丹寨。他们带来了:水牛、谷种和芦笙。定居后,带来的谷种没田种,他们一边开田,一边打猎,摘野果,捞鱼虾充饥渡日。有位老人套到了一只锦鸡,在清理时将锦鸡囊包丢在草棚前的灰堆旁,谁知便长出小米,他又把小米作种子烧荒播撒,长出了满坡小米,小米救了苗族祖先的命。为了感恩,苗族姑娘们便仿照锦鸡美丽的头饰装扮自己,在芦笙舞蹈中,模仿锦鸡的姿态、神情跳舞。那银光闪闪的银花,就是锦鸡的冠宇,七彩的花带就是锦鸡的羽毛。她们穿上美丽的盛装,款款而行,一步一回头,如锦鸡觅食,戏水,吟唱,欢歌,眉目含情,顾盼生辉。
项目亮点:
苗族锦鸡舞,是丹寨短裙苗流传已久的民族舞蹈,千百年来,苗族男子吹奏芦笙,女子穿着缀满花带的短裙和木屐在刚刚收割的稻田上跳着这支舞蹈。表达了苗族人崇尚大自然,感恩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蓝天白云下,踏着悠扬的芦笙起舞,人与万物是那么和谐而美好。
1989年,丹寨县民族文工队成立后,文工队的编导老师将在田间地头所见的传习了千百年的锦鸡舞收集整理后搬上了舞台,文工队也因此而成命名为“锦鸡艺术团”,随着文工队归属丹寨县文化馆管理,更名为“丹寨民族文工团”。2006年,锦鸡舞被30年来,锦鸡舞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苗族锦鸡舞在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惊艳亮相,一举荣获金黔奖和最佳人气奖。30年来,锦鸡舞曾多次参加对外交流演出和中央电视台、贵州卫视等电视台节目演出,走访了美国、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将苗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锦鸡舞参与的重大对外交流、文艺演出活动:
1990年 “第11届亚运会”文艺演出;
2005年 “第七届亚洲艺术节暨文化部长论坛”文艺演出;
2006年 受文化部委派参加中印(尼)文化交流演出;
2006年 受文化部委派参加中西(班牙)文化交流演出;
2007年 受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派参加中泰文化交流演出;
2007年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演出;
2008年 北京奥运期间文艺演出;
2010年 “上海市世界音乐节”文艺演出;
2010年 上海世博会“贵州活动周”文艺演出;
2011年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演出;
2012年 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文艺演出;
2012年 美国华盛顿、纽约“多彩中华艺术节文艺演出”
2013年 “欢乐春节——醉美多彩贵州·第三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活动”文艺展演
2013年 代表贵州省晋京参加2013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展演。
2014年 赴中央电视台参加《舞蹈世界》节目录制
2014年 在呼和浩特参加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者优先舞蹈作品展演”
2014年 到上海参加第三届国际民间民俗健身舞蹈大会
2015年 赴宁夏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
2015年 赴呼和浩特参加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民歌作品展演
2015年 赴俄罗斯参加“情·贵州——莫斯科多彩贵州文化节”演出
2016年 赴墨西哥参加众议院“丝路有约”中国文化周文化交流活动
2016年 赴墨西哥参加“墨西哥 多彩贵州文化节”文艺演出
2018年 参加2018CCTV春节联欢晚会黔东南分会场文艺演出
2017—2019年 丹寨万达小镇驻场演出1000场,接待1100万游客